近日,我院產科收治了一位特殊的產婦——陳女士(化名)。陳女士25歲,是一名初產婦,同時,她還是一位聾啞人。在得知產婦的特殊情況后,產科主任戚亞蘭要求值班人員密切注意該產婦的情況。
值班醫生王琳琳為陳女士做了產檢,結合各項檢查后,確定陳女士具備自然分娩的條件。但自然分娩需要產婦與醫護人員高度密切的配合。生產過程中,呼吸的技巧、體位的選擇、用力的時機,是決定胎兒是否能夠平安降臨的重要因素,這些都需要醫患雙方的有效溝通。
為了鼓勵她自然分娩,助產士在產婦進入產房前就做好準備,在紙上寫下產程中的注意事項,并時刻陪伴在她身邊,不時給予她鼓勵的眼神、表情和手勢,讓她在陌生的環境中感受到愛和溫暖。
進入產房后,溫馨的話語在一張張紙上流淌,醫患之間無聲的交流,靜靜的溫柔,給了陳女士極大的信心。有時,遇到陳女士理解不了的文字,醫護人員還會對其不厭其煩地現場示范,讓她能更好地理解與配合。
終于順利來到最后環節,戚亞蘭主任為陳女士實施Kiwi胎吸,順利助娩了一名男嬰。
一聲嘹亮的哭聲打破了產房的安靜,為此次無聲的分娩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。在產房守著陳女士的醫生和助產士,聽到寶寶的響亮的哭聲,都由衷為這位“無言”媽媽感到高興,此時,陳女士疲憊的面容上也滑過激動的淚水。
“你很疼,我們知道。使勁用力,寶寶出來你就不會疼了。”
“肚子不疼時,鼻子吸氣,嘴巴吐氣。”
“要放松,不能著急。”
……
產床旁,一張張密密麻麻寫滿文字的紙張,無聲地見證了大家對迎接這個新生命的到來,所付出的努力。
為每一位產婦提供優質、安心的全面服務,一直以來都是我院產房的不懈追求。
“聾啞人員作為特殊的群體,需要更多的關心和關愛,我們用她能理解的方式與她交流,為的就是她能感受到溫暖與鼓舞,更有信心將分娩進行到底。”產房責任組長吳應勤說到。
產科
國家級母嬰友好醫院,江蘇省孕產婦危急重癥救治中心,宿遷市孕產婦危急重癥救治中心,宿遷市臨床重點???。我科提供從孕前至產后的現代化母嬰保健服務,年門診量達8萬余人/次,年分娩量5000人/次,長年承擔著市內主要的分娩及婦幼保健任務。能正常開展唐氏篩查、四維彩超篩查、新生兒先天性疾病篩查及耳聾基因篩查等服務,常規開展無痛分娩、導樂式陪伴分娩、自由體位分娩技術。近期,產科將開展家庭化產房(LDRP),集待產-分娩-恢復-產后于一體,歡迎廣大孕產婦家庭前來體驗。
產科 朱清 李勤梅 文/圖